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我闺蜜家娃非要申请新加坡国立,说是梦校,结果全家急得嘴角冒泡——PS怎么写?推荐信找谁?项目到底靠不靠谱?是不是得找个“高人”指点一下?
结果你猜怎么着?她神秘兮兮跟我说:“找老席啊!”
我当时一整个愣住:老席?哪个老席?是那个传说中“有点东西”但也被传“有点猫腻”的老席留学吗?
说实话,我之前也刷到过一些帖子,说什么“水很深”、“价格迷”,搞得我心里直打鼓。但本着教育博主(兼吃瓜群众)的职业素养,我直接一个深度调研大动作,扒了3天3夜,问了好几个通过他们申上南洋理工和国大的学生和家长……
结果发现:老席留学的“猫腻”,根本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猫腻啊!(尊嘟假嘟!)
一、“猫腻”一:他们不给你画大饼,反而劝你“别申这个”?
我采访的一个学生Lucas(现在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读金融),当时本来想冲牛津,结果老席的顾问老师直接把他按住了:“你背景是不错,但牛津这个专业今年卷到飞起,咱们换个策略,新加坡+香港联合申,保底和冲刺我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。”
Lucas当时还不太乐意,觉得老师低估他了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他牛津一轮游了,但新加坡管理大学直接给了带奖offer!他现在见到我就说:“幸亏当时没头铁,不然现在可能就是‘全聚德’(全拒得)了。”
所以他们的“猫腻”是:不忽悠、不画饼,反而特别“敢劝退”。这点我真的respect,毕竟现在太多机构为了成交,啥都敢承诺,最后吃亏的是学生。
二、“猫腻”二:文书老师是“细节控”,改到凌晨3点不睡觉?
说到文书,我真的要笑死。
另一个学生Cathy(新国立录取)跟我说,她的文书老师是个“狠人”——第一稿被打回来,批注密密麻麻比她原文还长。第二稿、第三稿……改到第7稿的时候,Cathy都快崩溃了,老师却说:“别慌,我再帮你调调逻辑,你这段比喻用得不够贴切。”
Cathy:“老师您不下班吗?”
老师:“等你定稿我再下,咱今天必须搞定。”
结果俩人搞到凌晨3点……(这是什么007文书特种兵啊!)
最后这篇文书直接成了Cathy的“天花板素材”,后来她自己读都惊叹:“这真是我写的?我怎么这么牛!”(其实是被老师“逼”出来的潜力hhh)
所以他们的另一个“猫腻”是:文书不是代写,是“引导你挖掘自己”,甚至比你更懂你的亮点。说实话,这种细节控老师,我真的想按头安利给所有文书苦手!
三、“猫腻”三:他们居然还管“售后”?入学后还追着问“习惯吗”?
很多机构offer到手就撒手不管了,但老席的顾问居然还“阴魂不散”(这里是褒义!)。
学生到了新加坡,老师还会问:“宿舍住得惯吗?”“选课需不需要建议?”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?”
甚至还会给你推新加坡本地美食攻略、租房避雷指南……(这是什么贴心小棉袄?)
我采访的一个家长说:“孩子出去之后,顾问老师还拉了个群,随时响应。有一次孩子生病不知道去哪看病,老师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指导,比我还急。”
这算什么“猫腻”?这叫“服务卷王”!别人拼前期,他们连后期都包圆了。咱就是说,这售后体验,堪比海底捞啊!
四、口碑评价为啥两极分化?有人说“绝了”,有人说“就这”?
我扒完发现,老席的口碑真的挺两极的。
- 夸的人说:“顾问太专业了!一眼看穿我的问题”、“文书惊艳到招生官主动夸”、“申请策略稳准狠”
- 骂的人说:“价格有点高”、“为什么不保证我申上G5?”、“流程太细了搞得我好焦虑”
其实吧,这事儿得这么看——
如果你想要的是“保姆式托管+百分百保录”,那老席可能不适合你。他们不卖承诺,卖的是专业度和细节。
但如果你想要的是“有人帮你规划、挖掘你、陪你冲刺”,那老席可能真能给你惊喜。
就像有人爱吃快餐,有人爱慢炖煲汤,没有谁对谁错,只是选择不同嘛!
五、说句大实话:新加坡留学,真的别乱搞!
新加坡的学校吧,优点一大堆:离家近、安全、学校排名高、就业机会多……但缺点也很明显:录取标准玄学+竞争爆炸!
尤其是商科、计算机这些热门方向,没点策略和精准度,真的容易成炮灰。
所以如果你决定要申新加坡,真的得找个“懂行”的团队帮你避坑、优化细节——毕竟你的时间、精力和梦想,可比那点服务费值钱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