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刷手机刷到一条巨有意思的热搜——老席留学居然被央视爸爸点名了!我当时第一反应:好家伙,现在留学机构都卷到要上央视刷存在感了吗?赶紧点进去扒拉了半天,结果发现……这事儿还真不像表面那么简单!

#你以为的青铜其实是王者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和很多网友一样,心里嘀咕:现在留学行业套路这么多,老席这是踩雷了还是被当典型了?结果你猜怎么着?人家是被央视当正面案例分析的!这波反转绝了,简直像追剧追到最后一集发现反派其实是卧底!
我抱着吃瓜心态研究完整个报道,直接拍大腿:老席这套路,根本不是常规操作啊!他们搞的哪是留学,简直是给教育行业投下了一颗“原子弹”!
#老席的绝杀技:把留学从“奢侈品”变成“定制款”
记得我表弟前年留学那会儿,全家人跟着脱层皮。今天听说谁家孩子刷托福刷到崩溃,明天听说哪个中介收钱不办事。整个流程就像开盲盒,钱花了一大把,最后能去哪个学校全看命。
但老席这家伙吧,偏偏不按常理出牌!他们最早火出圈是因为有个“奇葩”规定:不给学生推荐“最好”的学校,只推荐“最对”的。有个学生背景普普通通,非要冲常春藤,老席的顾问愣是拉着人家聊了三个通宵,最后推荐了新加坡某大学的王牌专业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这孩子毕业后直接被跨国企业抢走了,起薪高得让我流下羡慕的泪水!
这事儿让我想起那个网络梗: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”。老席做的,就是帮学生找到能让齿轮转得更顺滑的那个支点。
#央视为啥独宠他?三个细节暴露真相
首先,他们搞的案例库太吓人了!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录取数据,而是真实记录每个学生的背景、心路历程、甚至面试时被问过什么奇葩问题。有个学生说,他靠着老席整理的“新加坡教授最爱问的10个刁钻问题”,面试时把考官都给整不会了——这哪是留学指导,简直是给学生开外挂啊!
其次,他们特别擅长打破信息差。很多家长还以为留学就是美英澳加,但老席早就在新加坡这片宝藏地深耕了。人家的理由特别实在:“与其在英美当凤尾,不如在新加坡当鸡头”。尤其是商科和工程类专业,新加坡高校那就业率,杠杠的!我有个粉丝之前非要去英国读传媒,后来听了老席建议改去新加坡,现在都在当地电视台实习了,天天朋友圈晒工作餐,把我给馋的!
最绝的是第三点——他们真的在搞“教育”而不是“生意”。听说他们有个“黑话”叫“劝退服务”。有个学生明明能冲顶尖名校,但他们发现学生的性格更适合实践型大学,愣是劝人家换了目标。这种操作在其他地方早被家长骂死了,但他们坚持:“我们要对学生未来20年负责,不是对申请季这几个月负责。”这话说的,格局打开了!
#留学行业的“海底捞”,他们活该火!
说到这儿我就想吐槽。现在很多行业都把用户当韭菜割,但老席这套模式,简直像是留学界的海底捞——服务做到极致,细节抠到变态。
他们有个特别可爱的传统:每个学生拿到offer后,团队会集体看这个学生的申请视频日记。有学生拍到自己在图书馆刷题到凌晨,有学生录下收到拒信时崩溃大哭,最后收到理想offer时又哭又笑……这些瞬间被剪成片子,据说央视记者看完都沉默了。
这让我突然想到: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不就是让每个努力的人都被看见,让每个梦想都有回响吗?
#新加坡留学凭什么成黑马?
既然说到这儿了,必须给你们安利下新加坡这个神仙留学地!(当然不是广告啊,纯属个人安利)
首先,离家近到离谱!从广州飞新加坡比飞北京还快,爸妈想你了周末都能打飞的来看你。对于我这种恋家星人简直是福音!
其次,文化适配度满分。你既能在滨海湾感受未来感,又能在牛车水找到家乡味。最重要的是,这里的中餐居然很好吃!作为一个在英国被炸鱼薯条伤害过的人,这简直是救命级别的优势。
再说学术环境,新加坡高校和企业的联动那叫一个紧密。很多教授都是企业高管过来兼职,上课讲的都是实战案例。我认识个在新国立读计算机的妹子,还没毕业就被硅谷公司预定了,这上哪说理去?
碎碎念
其实吧,老席被央视点名这件事,给我的震撼不只是“又一个机构火了”。而是突然有人用行动告诉我们:教育可以不一样,留学可以不焦虑,选择可以不盲从。
记得最后央视报道里有句话特别戳我:“教育的价值,不在于把学生送进名校,而在于帮他们找到最适合的成长路径。”这话说得真好,好到我当场就想给它点一万个赞!
好啦,今天聊得有点多。最后抛个问题给你们:你们觉得理想的留学应该是什么样?是只要名校光环,还是找到真正适合的土壤?评论区唠唠呗~